现象

OMOOC.py 已经推进到 4.2 周了;

  • 部分学员一直超出预期的交付了天才级别的教程给 6个月前的自己
  • 但是,另外越来越多的学员,越来越沉默
    • 不在列表中发言
    • 也不在微信群中发问
    • 也不提交作业
    • ...

问题

终于义胆英雌 @蝈蝈(知难而不退) 扑住大妈吼曰:

  • 我至今不知道AI是什么;
  • 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坑过多
  • 分享,并行多组,加载,这些我都不敢问,害怕得到的回答是,自己去想,你觉得什么就是什么
  • 作为老师,我个人感觉,不是所有问题都得学生提出来。优秀导师是可以猜测到学生的需要,从让学生思考和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中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途径。
  • 文科生,那要打的岩钉太多了,有的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去找问题,这会极大挫伤积极性,我是理科生,说真的,我是有计算机基础的,都觉得无从下手,面对如此短时间内需要打的钉子充满了恐惧
  • 我建议,无论同学们的作业是否完成,过期后,导师团能够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让我们同学们从答案思考自己的过程,哪里不对,为什么没有想到,以后怎么才能想到。
  • 为什么导师的做法是这样,而我们的做法是另外一种
    • 沿着一个导师照亮的方向正确方向去探索,而不是在各种十字路口花过多的时间,耗费太多心力甚至信心
  • 导师不可能不会完全没有输出的
    • 这就好比,我们在带孩子的初期会给孩子喂饭穿衣,但我们并不会担心一辈子他都依赖,因为在恰当的时候我们会放手
    • 在孩子没有能力走的时候需要扶,会在他可以尝试自己走的恰当的时候放手
    • 这是作为优秀家长应该懂得的知识,不会让孩子一开始就自己来,也不会在孩子已经有了能力之后还依赖
    • 我想这方面我们不需要担心,作为牵我们手走的大妈,他会知道什么时候放手的
  • 无论何种表达,都应该表达
    • 即便是出生的那几天,所有的表达都哭
    • 我们在带孩子过程中,教会他表达也是一门功课

分析

感谢在 1/3 处,有组长将心声吼出了! 只是,以大妈 不吐糟要死星人 的体质,得先分析一下:

  • "至今不知道"
    • 嗯啍? 释放出任务到当前, 接触到 AI 这个关键字,有72小时了
    • 即,知道自己不知道 AI 有 72小时了
      • 可进行过什么尝试?
      • 期间遇到过什么问题?
      • 解决了多少?
      • 需要导师给予什么帮助?
    • 导师其实相当于健身教练,最终锻炼出思维筋肉的是大家自个儿
    • 过程中:
      • 导师可以提供一切帮助
      • 但是,无法得知何时给予什么帮助
    • 即,同学们不问, 导师是无从提供帮助的
  • "害怕得到的回答是"
    • 害怕的原因,是讨厌获得的答案
    • 即,答案是预知的
    • 预知的答案,不是直接回答提问的答案,
      • 之所以反感
      • 其实不是答案没有道理
      • 而是答案揭示了一个现实: 自己并没有做出机智的努力来赢得答案
      • 不是嘛?
  • "文科生...岩钉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去找问题..."
    • 其实,这里是理科生对文科生,红果果的歧视哪
    • 文科生天然对概念的柔软度比理科生好太多的
    • 因为理科生的概念是被反复训练使用的,所以,坚强很多,得进行整体兑换
    • 而文科生的概念体系:
      • 从来都是多变的 ;-)
      • 而且对于数字世界完全陌生,反而容易没有预设的各种相似概念干挠
    • 只是,不知道从哪里问,这是不敢用以往文本分析的方法来学习编程而已:
      • 在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文档时
      • 就如同突然面对 玛雅 文章
      • 好象都认识,又好象全部不认识
      • 这时,从问题入手,从基本逻辑入手
      • 先过一遍现有的文档
      • 然后将文档中不明白的关键词先列出来
      • 别急的立即去找
      • 先看看关键词列表:
        • 分分类
        • 猜的出哪些关键词是一类/组的?
        • 然后,从最大一组开始
        • 几轮下来,就可以发现,问题从来不是越来越多
        • 而且我们追查时的线索越来越多
        • 偏离了我们最初追查的问题
      • 那么随时检查根问题关键词列表
      • 回到问题主线上来就好...
    • 另外,文科生可能唯一的问题就是:
      • 不敢言 ~ 因为太知道文字的力量
      • 所以,下意识的不愿落人以柄
      • 所以,死也不问...至少在列表中
    • 这事儿怎么开解, 大妈也没招儿了.
  • "...能够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从答案思考自己的过程..."
    • 这种想法等同于:"照着名家字画,就能反向获得大师画技"
    • 怎么看都不科学哪...
    • 再次提醒,整个 教学反转 过程中:
      • 导师相当于经验教练
      • 导师可以提供一切帮助
      • 但是,无法得知何时给予什么帮助
    • 别人无论多正确的方案,都不过自个儿独立思考出来的
    • 而且,导师们能指点的前提是学员们有过自己的尝试以及经验,并有代码佐证
    • 好比, 想练出鱼尾纹/马甲线, 你得先自个儿按照动作练起来
      • 教练才能根据你具体的肌肉反应, 来给予指点
      • 要是不真实去练,只看教练录像,永远没有用...
  • "...沿着一个导师照亮的方向正确方向去探索"
    • 这个,好比你练鱼尾纹/马甲线
      • 严密的按照 郑多燕 老师的录像来运动
      • 有极大的可能,直接练废了!
      • 因为,大家的肌肉基础都不相同,加上骨骼比例也不同
      • 如果硬要使用相同的动作, 呵呵...
    •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设计为 教学反转 ~ 教会半年前的自己学会编程
    • 而不是, 学会正确的完成编程任务
    • 首先,这里没有所谓正确路线/答案/程序
    • 其次,也没有任务,只有一个个对自己提出的挑战
      • 有层次的
      • 有先后依赖的
      • 层层递进的
      • 技能可复用的
      • 有趣的...
      • 挑战
    • 挑战没有正确方式/方法/姿势, 只有兴奋度的不同, 学习速度的不同
  • 导师不可能不会完全没有输出的
    • 谢谢理解
    • 其实,我们一直在输出
    • 只是好象8成也许大概...学员们都没有 got 到?
    • 好吧, 课程结束时, 总结给大家,就知道 导师们在背景之下持续输出了什么...
  • "是作为优秀家长...无论何种表达,都应该表达...出生的那几天,所有的表达都是哭"
    • 首先, 导师和学员不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哪
      • 这种关系责任太重大了
      • 自古只有国家和名士间,才能结成这种关系
    • 其次,俺无限同意: "都应该表达"+"所有的表达都是哭"
      • 问题是, 大家没向导师们 〒_〒
      • 原先设想的,每天每人一封邮件,每周,导师们要处理 300+ 封邮件的工作量
      • 结果,一成儿都没达到....
      • 何况,在课程启动第一天就给出 提问的智慧 这篇雄文了哪!
      • 这篇文章是指导 大妈 10多年的好文章,常看常新的
      • 只是,敬爱的文科生们,看过几次? 其中的建议,尝试过几次?

对策

当然,以上逐一分析后,还是要给对策的...

  • 那么,本周的 QA 增加一个环节: 手把手求文科生教大妈写代码
  • 请文科生派代表,将各种无法入手的 思维过程,剖白出来,让 导师们能对症给药
  • 恢复战斗力!?

进展

  • 助教/班长 进行提前,学员通告,收集 剖白
  • 组织测试,可进行屏幕/语音共享的视频会议系统
  • 周5演习
  • 周日进行

纯洁的分割线


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走直线?

   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五条公理第一条: 从一点向另一点可以引一条直线。

   而洛伦兹告诉我们: 在现实生活中, 两点之间, 曲线最短.

洛伦兹曲线

  • OAY 是学员想走的路.
  • OBY 是导师想让学员走的路.

    今天有学员提出: 优秀导师是可以猜测到学生的需要,从让学生思考和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中找到 学习效率最大化 途径。总结一下就是: 为什么我们不走直线呢?

    那么我们就需要思考, 学习效率最大化 这个词到底指代的什么呢?

    • 快速的记下一堆知识?
    • 快速的完成 Project?
    • 让导师快速的带你过一遍 "专业术语"?
    • 快速的让导师帮你总结出每一个坑你是怎么摔倒的?

Python 课程的本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要明白这个课程的意义所在: 如何让学员学会编程思维. 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课程分为两类: 教育和培训.

  • 教育改变人的思维模式.
  • 培训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编程, 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高度结合. 而不是 信息, 单纯的分为知道和不知道.

这就好比挖竹笋. 竹笋埋在地底时, 从表面看, 几乎看不出什么征兆. 只有十分有经验的人, 才能看出哪里有竹笋, 哪里没有.

导师当然单纯的告知你, 这里有竹笋, 去这里挖. 那么, 导师走了之后呢? 你能看出哪里有竹笋了吗? 不能.

为什么不能呢?

  • 没有锻炼出思维模式.
    • 土地表面有什么代表底下有竹笋呢?
    • 什么区域里可能有竹笋呢?
    • 什么季节会有竹笋呢?
  • 没有锻炼出行为模式.
    • 我应该拿着什么样的工具去挖竹笋呢?
    • 我应该用多大力气才能不挖坏竹笋呢?
    • 我大概挖到多深就能确定这个地方有或没有竹笋了呢?

这就是 之间的差别.


解答

问: 为什么, 你觉得你都快被淹死了, 导师还不给你扔救生圈? 答: 因为导师知道, 你还没快被淹死.

再坚持一会, 多喝几口水, 你也许就学会游泳了. 现在扔给你救生圈, 你也许觉得舒服, 但你很可能会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 一次重要的锻炼机会.

问: 救生圈那么有用, 为什么你还要忍着呛水的痛苦去学游泳? 答: 因为这样, 就算没有救生圈, 你也不会淹死.

编程是 思维模式 + 行为模式 的总和. 需要长期的、大量的训练. 大妈在 Q&A 环节中提到, 要想成为高手, 你要单独的完成 十万行以上 的代码. 在这个过程中, 你会遇到无数个问题; 需要解决无数的问题.

仔细思考一下, 念书时期, 好学生和坏学生的 本质区别 在哪里? 是单纯的好学生比坏学生知道的多吗? 并不是. 而是好学生比坏学生更知道 自己哪里不会. 而坏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 不知道自己哪里会, 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 所以在 学习和复习 的时候, 没有重点. 乱的一塌糊涂. 所以: 知道自己哪里不会, 问对的问题. 是编程思维的本质.

这个坑, 你现在不跨, 迟早要跨. 所以不如现在跨.

以一个学员的问题为例:

我至今不知道AI是什么;
对于初学者来说,坑过多
分享,并行多组,加载,这些我都不敢问,害怕得到的回答是,自己去想,你觉得什么就是什么.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1]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上述答案我用搜索引擎搜索, 花了 不到 10 秒 钟的时间. 那么我们就思考了:

  • 你真的想知道这个问题?
  • 你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什么行动?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 在没有区分能力的情况下, 我的正确问法应该是什么呢?

大妈, 我今天发现里一个词 AI ,因为不太明白, 我去搜索引擎索引了一下, 得到如下 15 个词条: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矢量绘图工具(Adobe Illustrator)
AI: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Adobe Illustrator 的文件格式
AI:汉语拼音复韵母【X】
AI:禽流感(Avian Influenza)【X】
AI:美国电影《人工智能》A.I.
AI:篮球巨星阿伦·艾弗森的绰号【X】
AI:欣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
AI:模拟量输入(Analogy Input)
AI: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X】
AI:安圭拉岛(Anguilla)【X】
AI:人工美少女(Artificial Girl)
AI:日本植村爱艺名A.I.【X】
AI:人工授精
我排除了几个答案, 并在答案的后面打了叉. 但因背景不充分, 我实在难以从剩余的答案中识别 AI 到底是什么意思. 请问您可以帮我解答一下吗? 谢谢.

下面的问题: 分享,并行多组,加载,这些我都不敢问,害怕得到的回答是,自己去想,你觉得什么就是什么.

  • 为什么要害怕?
  • 你为解决这些问题, 做出了什么努力?

请参考上面的提问方式, 做出 好的提问.

  1. 什么是好的提问.
    • 有诚意的、认真的提问, 统称为好的提问!
  2. 什么叫有诚意?
    • 你真的想知道吗? 还是随便问问? 在开口之前, 你自己去尝试解决了吗? 结果是什么? 如果不能解决, 你猜想的原因是什么?
  3. 什么叫认真?
    • 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就叫认真. 详细的在问题中写出自己 已经尝试过的办法. 写出失败的反馈.
  4. 反思一下: 如果把这些步骤都做了, 问题还没有解决. 应该怎么做?
    • 自信的打开你的邮件列表.
    • 写出你的问题.
    • 写出你的诚意.
    • 写出你的认真.
    • Wait there, your answer is on its way.

今日鸡汤:

为什么我总是菜鸟?!

  • 问问题的正确态度.

Yixuan & 大妈 April. 8, 20